策留网策留网

当前位置: 策留网 > 留学百科 > 正文

大清赴美留学幼童,清朝留学美国的120名幼童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李南星 上传提供

发布:2024-03-16 3 评论 纠错/删除



1、大清赴美留学幼童

大清赴美留学幼童计划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屈辱。

洋务运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国富民。

计划内容:

1872年,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其中包括一项条款,允许清政府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1872年至1881年,清政府共派遣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称为“大清赴美留学幼童”。

主要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和商业知识。

吸取西方文化和思想。

培养清朝未来的外交、政治和技术人才。

留学经历:

幼童们被安排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美国家庭寄养。

接受了严格的英语、数学、科学和技术课程的教育。

他们还接触了美国文化、社会和政治制度。

影响:

留学幼童们成为清朝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工业和商业思想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和改革。

一些留学幼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学者,如梁启超、詹天佑。

结束:

1881年,清政府因国内变革和资金困难,中止了留学幼童计划。

在美国留学的幼童们陆续回国,许多人成为清朝和后来的中华民国的重要人物。

2、清朝留学美国的120名幼童

120 名赴美幼童

1872 年,清政府选拔了 120 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开启了中国留学美国的先河。这批幼童的年龄在 8 到 15 岁之间,来自全国各地。

选拔和出国

这 120 名幼童是通过严格的考试从 1,000 多名候选人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接受了基本的英语和数学培训,并被要求遵守严格的道德准则。

1872 年 8 月,120 名幼童在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尼的陪同下抵达美国旧金山。

在美国的经历

幼童们被安排在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的寄宿家庭中,寄宿家庭为他们提供住所和生活费用。他们在当地的学校学习英语、数学、科学和其他科目。

除了学术学习外,幼童们还接触了美国文化,并参加了社交活动。他们参观了工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并了解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回国后

1881 年,120 名幼童回到中国。他们中的许多人继续在政府、军队、教育和其他领域担任重要职务。他们将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引入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做出了贡献。

影响

"赴美幼童" 计划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中国留学美国的先河,并为两国之间文化和知识的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批幼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先驱,他们的贡献至今仍受到赞誉。

3、大清留美幼童读后感600字

大清留美幼童读后感

《大清留美幼童》一书讲述了19世纪末,清政府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的故事。这些幼童背负着强国重任,怀揣着梦想,踏上了遥远的求学之旅。

书中描绘了幼童们在异国他乡求学生活的细节。他们既要克服语言障碍,适应陌生的环境,还要经受文化的差异。面对困难,他们始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他们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中国人的智力和能力。

留美幼童的经历不仅反映了清末中国寻求救国图强的迫切愿望,也体现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早期形态。幼童们将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带回国内,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们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理解。

书中刻画了詹天佑、唐绍仪等留美幼童的成长经历。他们回国后,在铁路、外交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看到教育的力量和留学的价值。

书中也对留美幼童计划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当时,幼童们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留学费用却极高,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一些幼童学成归国后,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挤,无法施展抱负,令人扼腕叹息。

《大清留美幼童》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也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基石,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民族进步。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改革之路注定坎坷,但只有坚持理想,披荆斩棘,才能实现梦想。

留美幼童的故事,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缩影。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4、清朝赴美留学儿童名单

第一批(1872年)

容闳

周开锡

陈兰斌

黄宽

黎兆棠

苏仲涂

杨翰西

第二批(1873年)

詹天佑

晏同光

蔡绍基

唐景崧

黄开甲

陈世贤

杨作梅

第三批(1874年)

邝华明

于桂棠

黎兆祥

赵惠卿

赵华贞

郑灼文

郑永庆

第四批(1875年)

严复

刘步蟾

陈季同

李福兰

程秉钊

钟文耀

陈善同

第五批(1876年)

蓝迪卿

梁成业

张佩瑔

黎兆湘

黄荣良

郑守仁

郑安春

第六批(1877年)

邝锡畴

徐德安

程先炳

汪凤启

黄祖同

邝耀勋

黄耀堃

第七批(1878年)

刘光第

温秉忠

孙传忠

周馥桂

陈庆兰

程锦荣

朱吉恩

第八批(1879年)

唐绍仪

蔡绍基(二次赴美)

蓝天蔚

黄昌龄

何世光

温炳森

曾广澜

第九批(1881年)

岑春煊

蔡绍基(三次赴美)

萧家锦

汪风采

程远法

蔡廷干

潘曾锡

第十批(1882年)

伍廷芳

梁如浩

李加洛

黄开甲(二次赴美)

郑曾同

汪寿星

杨兆东

第十一批(1884年)

梁启超

康有为

谭嗣同

黄遵宪

马建忠

王修植

严复(二次赴美)

第十二批(1885年)

唐国安

蔡廷干(二次赴美)

程远法(二次赴美)

潘曾锡(二次赴美)

郑曾同(二次赴美)

汪寿星(二次赴美)

杨兆东(二次赴美)

第十三批(1887年)

张元济

罗振玉

刘师培

梁启勋

王照

蒋方震

杨信诚

第十四批(1889年)

蔡元培

李石曾

吴稚晖

章太炎

陈独秀

邹容

宋教仁

第十五批(1891年)

胡汉民

朱执信

陈天华

张继

宋教仁(二次赴美)

苏曼殊

鲁迅

相关资讯

文章阅读排行榜

热门话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