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留网策留网

当前位置: 策留网 > 留学百科 > 正文

晚清留学幼童名单,晚清幼童赴美留学特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胡乔煜 上传提供

发布:2024-03-15 1 评论 纠错/删除



1、晚清留学幼童名单

第一批(年)

容闳

陈兰彬

黄胜

容尚德

欧阳赓

邝其照

黄开甲

第二批(年)

邓国璜

唐绍仪

杨兆楠

劳乃宣

梁如浩

梁敦彦

严复

第三批(年)

詹天佑

蔡绍基

冯煦

陈季同

蔡珽

何燏时

黄遵宪

第四批(年)

孙中山

唐才常

谭嗣同

梁启超

康有为

林旭

严修

第五批(年)

袁世凯

冯国璋

段祺瑞

徐世昌

张勋

段芝贵

张作霖

第六批(年)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李四光

汪精卫

冯玉祥

阎锡山

第七批(年)

梅兰芳

周作人

郭沫若

鲁迅

茅盾

巴金

老舍

2、晚清幼童赴美留学特点

晚清幼童赴美留学特点:

年龄幼小:

赴美幼童年龄普遍在 913 岁,以 1012 岁居多。

官方主导:

由清政府总理衙门和美国驻华公使馆共同选拔,是国家层面的官方派遣。

分批派送:

幼童赴美留学分四批进行:

第一批(1872 年):30 人

第二批(1873 年):41 人

第三批(1875 年):40 人

第四批(1876 年):120 人

留学时间长:

幼童赴美留学时间为 15 年,包括在美国学习、在国内任职和考察欧洲等环节。

综合教育:

幼童赴美留学内容涵盖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工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政治使命:

幼童赴美留学不仅肩负着学习新知识和技术的使命,还担负着了解西方政治制度、文化理念和外交事务的重任。

文化冲突与适应:

幼童初到美国时,面临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挑战,需要通过努力学习和融入来适应新的环境。

回国任职:

赴美留学的幼童学成回国后,根据所学专业和能力,分别在政府、军队、教育、工矿等领域任职。

影响深远:

幼童赴美留学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早期留美知识分子,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和近代化发展。

3、晚清留洋学生名单

早年留美学生

容闳 (1847)

黄宽 (1854)

罗福星 (1865)

张振武 (1865)

曾纪泽 (1872)

薛福成 (1872)

容星桥 (1872)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

第一批 (1872)

陈兰彬

黄开甲

冯煦

周学熙

薛承炳

第二批 (1873)

张荫桓

容闳

容星桥

唐保谦

于敏中

第三批 (1874)

邓华熙

邓承修

周沫

陈保善

李凤苞

第四批 (1875)

郭嵩焘

黎庶昌

卞宝第

张家骧

罗丰禄

第五批 (1876)

郑观应

郑忾臣

潘文勤

潘世衍

潘仕成

第六批 (1877)

刘锡鸿

张荫桓

罗丰禄

孙家鼐

郑观应

第七批 (1878)

陈兰彬

张荫桓

孙家鼐

刘锡鸿

郑观应

第八批 (1879)

张大万

何如璋

刘道一

汪康年

冯桂芬

第九批 (1880)

刘锡鸿

张荫桓

郑观应

刘道一

汪康年

第十批 (1881)

周学熙

冯煦

罗丰禄

孙家鼐

盛宣怀

第十一批 (1882)

严复

江瀚

沈曾植

唐景崧

黄遵宪

第十二批 (1883)

唐绍仪

张謇

蔡元培

鲁迅

黄炎培

自费留学生

詹天佑 (1881)

王宠惠 (1891)

胡适 (1910)

梅贻琦 (1915)

吴健雄 (1936)

4、晚清赴美留学幼童

晚清赴美留学幼童

背景

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开始意识到改革和自强的必要性。

1872年,容闳等知识分子提出“幼童赴美留学”的建议,旨在培养一批通晓西方科技和文化的技术人才,以挽救衰败的国家。

选拔与出国

清政府选拔了120名1015岁的聪慧儿童,于1872年8月11日乘坐“遣华使号”轮船赴美。

他们最初被安置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接受英语、数学、地理等课程的培训。

1873年,他们被分配到美国各地的寄宿学校继续学习。

在美国的学习

幼童们在美国学习了710年,主要课程包括:

英语、数学、科学

历史、政治、经济

技术技能(如机械、工程)

他们还接受了基督教教育和美国文化的熏陶。

回国服务

1881年,第一批幼童回国。他们担任了重要的政府职位,如外交官、工程师、科学家等。

他们在近代中国的军事、工业、外交、教育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

“晚清赴美留学幼童”计划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中美关系和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中美交流:幼童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了中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培养了近代化人才:幼童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骨干力量,推动了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变革。

推动了教育改革:幼童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清末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评价

“晚清赴美留学幼童”计划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但总体而言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它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和文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资讯

文章阅读排行榜

热门话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