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留网策留网

当前位置: 策留网 > 留学百科 > 正文

民国公派留学,民国公派留学生的条件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刘司纯 上传提供

发布:2024-03-16 1 评论 纠错/删除



1、民国公派留学

民国公派留学

民国时期,中国政府为了培养国家所需人才,开展了大规模的公派留学计划。

背景

清末民初,中国面临内忧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知识分子渴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历史

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务处”,负责派遣留学生。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延续公派留学制度。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公派留学规模大幅度扩大。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公派留学计划一度中断。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公派留学计划恢复,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执行。

留学目的地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留学专业

理工科:工程、物理、化学、生物等。

文科:经济、政治、历史、哲学等。

医学:医学、药学、护理等。

军事:陆军、海军、空军等。

留学人数

年:约2000人。

年:近3万人。

1949年后:超过10万人。

影响

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为新中国建设奠定了基础。

著名公派留学生

胡适

竺可桢

翁文灏

蒋廷黻

唐德刚

评价

民国公派留学计划是一项成功的国家战略,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为中国输送了急需的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推动了国家富强。

2、民国公派留学生的条件

民国时期公派留学生的选拔条件

一、 基本条件

年龄在2030岁之间

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无不良记录

学业成绩优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热爱祖国,拥护国民政府

二、 专业要求

优先选拔理科、工科、农科等紧缺专业

鼓励赴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留学

考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学历要求

一般要求大学毕业生或在职人员具有同等学历

部分专业可接受专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

四、 其他要求

外语能力较强,能熟练使用留学国语言

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能负担部分留学费用

有志于学成归国服务祖国

五、 选拔程序

各省市地方政府或院校推荐候选人

教育部审核候选人资格,择优录取

实施考试或面试,考察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体检、外语水平测试等

3、民国时期公派留学生

民国时期公派留学生

民国时期,政府为了培养人才,提升科技水平,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公派留学生成为当时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

清末废科举,近代教育体系建立

国力衰弱,科技落后,亟需培养人才

西方教育模式先进,成为留学目的地

公派制度

政府设立留学考试,择优录取

提供公费补贴、奖学金和生活费

规定留学期限和专业范围

留学归国后需回国服务一定时间

留学目的地

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为主

专业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社会科学为主

意义

培养了大批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人才

推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为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著名公派留学生

胡适(美国):文学家、哲学家

竺可桢(美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李四光(德国):地质学家

赵九章(英国):数学家

钱学森(美国):火箭专家

华罗庚(日本):数学家

结论

民国时期公派留学生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为中国在各领域取得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民国公派留学生名单

1919年

蔡元培(德国)

胡适(美国)

罗家伦(美国)

章士钊(美国)

陶行知(美国)

1920年

丁文江(美国)

李四光(英国)

竺可桢(美国)

吴有训(美国)

翁文灏(美国)

1921年

徐志摩(美国)

闻一多(美国)

朱自清(美国)

俞平伯(美国)

潘光旦(美国)

1922年

陈独秀(德国)

李大钊(日本)

毛泽东(法国)

周恩来(法国)

邓小平(法国)

1923年

钱学森(美国)

邓稼先(美国)

钱三强(法国)

周光召(美国)

张大千(日本)

1924年

鲁迅(日本)

郭沫若(日本)

郁达夫(日本)

巴金(法国)

老舍(英国)

1925年

徐悲鸿(法国)

刘开渠(法国)

葛炎(法国)

董希文(法国)

吕斯百(法国)

1926年

杨振宁(美国)

李政道(美国)

丁肇中(美国)

陈省身(美国)

冯康(美国)

相关资讯

文章阅读排行榜

热门话题

猜你喜欢